北京大学2021年选调生人数首破800?为你解密~
近日,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,北大2021届选调生出征仪式隆重举行。一面鲜红的党旗在北大2021届选调生们的手中缓缓传递展开,庄严的承诺响彻会场。记者从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获悉,今年,北大选调生签约人数首次突破800人,较去年增加近60%,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。2010年以来,已有2200余名北大选调生在祖国各地基层工作。
作者:Yinsanity
链接: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468234668/answer/1966638037
来源:知乎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北大硕,宿舍今年三人毕业,全部进入体制内,两名法学院室友分别去了江苏和四川选调,自己也拿到了几个省的offer。
各省中,江浙要求最高,学生干部、获奖、党员缺一不可,但还是吸引了大量清北学生报考。葱省今年大手笔,给清北拿出了五百个名额,覆盖全省几乎所有省直到市直机关,基本上没有报考条件限制。因为当时秋招刚刚开始,大多数人都想尽快拿个offer保底,导致葱省异常火爆,很多光华的硕士愿意去省妇联甚至普通地级市(当然,最后签没签又是另一回事)。
其中一张照片:
上海各区推出的党政储备人才(非公务员)报名更加火热,某区本来只面向全国招几十人,光是北大报名的就超过200人,面试时把新太阳二楼挤得水泄不通。
四川重庆今年都是选调大户,成都几乎只要想去就能去。山西书记省长亲自来清北座谈,所有省直机关都拿出了名额。天津选调特意把核心市直部门都留给清北。
但也有些省干脆躺平,反正招不到几个人,何必装作求贤若渴?例如在陕西,清北硕士只能去陕南陕北,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;河南只给了市直,其中郑州人数少得可怜;还有宁夏…
随着时间的推移,大家手上开始有了合适的offer,去考试的人越来越少,到12月东南某省的时候只剩几十人了……除了江浙沪京粤等发达地区,其他省份对清北毕业生基本上来者不拒。
刚开始签约的同学肯定是远远多于800人的,但后来国考开始出成绩,其他一些在京热门单位开始签约,毁选调的人越来越多。葱省本来招得满满当当,今年四五月又到处打电话给当时面试未录取的同学,据说最终去的连三分之一都没有…
很多人把选调作为保底选项,如果能有较好的留京机会,一般都会毁约。室友本来想去中办,不料面试未过。同专业的一位同学则进入了北大行政岗的备选名单,一直拖着没签葱省某厅。
除了各省选调,很多地级市也推出了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,大多是先给事业编,几年后调任公务员(能否兑现又得另说)。这一招屡试不爽,连我的家乡苏中某市近几年都招到了好几个清北毕业生。11月的时候东南某省会城市甚至包机请几百名清北学生前往考察参观,各项细节安排得非常周到。
各新区管委会(武汉东湖、南京江北、杭州钱塘等)也比较热门,虽然天花板较低,有的连编制都没有,但还是受到了大量名校毕业生的热捧。
受到疫情影响,即使是北大学子,也担心找不到工作,希望避险求稳。进体制内是北大的传统,北大很重视选调生工作,有专门的选调生网站和公众号。同时,很多省份拿出了诚意满满的各种优惠政策,有省直岗位,有补贴,棉笔试等等。在中国,公务员本来就是一份不错的职业,加上清北光环的加持,前途光明。与其在北京当社畜,不如荣归故里,或者去发达地区当地方实权派。
前几年大热的互联网公司现在已经趋于饱和,增速明显放缓,而且程序员拿到的每一分钱都是血汗钱,虽然看起来不少,但时薪确实不高,工作压力大,也没有相应的社会地位。相比之下,公务员、教师等体制内的工作更体面,更稳定,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和人脉远远超过互联网企业。
经过多年的发展,选调其实也已经趋于饱和,行政待遇在不断下降,很多地方已经无法吸收这么多高材生,所以出现了某些省份把985毕业生下放乡镇的情况。
前些年博士能定副处,硕士正科,仕途起点就是很多基层官员遥不可及的终点,很有吸引力。18年以后,绝大多数省份博士只有正科(二级主任科员),硕士副科,必须下基层锻炼至少两年。在江浙粤等发达地区,硕士甚至只能定一级科员。经常在北大BBS上看到学长学姐吐槽,有些省份政策和待遇无法落实,或之前积压的人才过多,消化不良,帽子、位子不够用了。有位师兄在基层十年,才做到乡长。总体来说,从仕途上看,选调生的红利越来越少,尤其是对没有天线的普通家庭而言。
学而优则仕,这是中国数千年形成的传统,只不过改革开放以来,体制外涌现出各种各样的致富方式。当经济增速放缓、环境趋于稳定,体制外的弊病也会越来越明显。北大学生的选择也是时代发展的潮流,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。随着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充实干部队伍,行政效率必然会不断提升,获益的是普通百姓。